中国首个区块链海关申报成功
4月17日,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在天津海关成功申报了中国首个区块链海关申报单。由于企业获得了区块链-level认证,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区块链已成为科技创新投资的热点领域,许多科技公司从金融跨境贸易、医疗保健等领域进入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可以说,区块链是一种可能在新领域带来巨大变革的新技术,它可以在无限的互联网环境中建立分散的信任机制。今天,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关贸易。记者4月17日从区块链核查试点项目活动现场了解到,这是中国首个海关区块链核查系统,也是继此前区块链,发票应用领域后的又一次应用落地试运行,也是中国利用区块链提高行政领域效率的又一次尝试。
记者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海关看到,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申报了一份区块链海关报关单,申报的商品名称为“塑料框架”。机场海关官员表示:“在这张机票报关单的通关过程中,收货人——罗马半导体公司、舱单发送人——国航货运天津运营基地、报关行嘉里物流公司都在区块链进行信息交叉验证。收货人传送发票、装箱单、运单信息,舱单传送人传送舱单信息,报关行传送报关数据。目前,交叉验证涉及包装类型、入境海关、贸易国、包装数量、商品名称、单价、货币体系和数量八个领域。预计未来将扩展到19个领域。”
据了解,罗姆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供货和通关时限较高。因此,也成为参与天津港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的试点企业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津港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首次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贸易各业务环节的应用系统有机结合,打造可信的业务链。国内连锁企业如实上传相关数据,增加海关系统核查流程,海关通过识别单证核查结果,准确控制风险。
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曹泉告诉记者:“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将企业申报从‘自我认证’转变为‘其他认证’。以前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都是自己提供的,也就是‘自我认证’。然而,通过区块链技术,海关从企业制造和上下游合作单位获得了企业材料和信用数据。企业造假很简单。但在这个链条中,所有企业都很难提供虚假信息,这就增加了欺诈的成本,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这样,海关可以进一步提高通关速度。"
"该项目创造了跨境贸易新时代的三项第一。"金融一号(Financial One Accoun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叶表示:“这是科技在中国推广的第一个跨境贸易网络,是第一个系统监管跨境贸易、法律合规性和技术规范的标准体系,也是第一个基于的跨境贸易联盟。再加上与天津港共同建立的区块链创新实验室,整个试点项目形成了从技术平台到标准规范体系,再到联盟生态和创新孵化‘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可信绿色贸易生态系统。”
项目试点以来,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天津港空运和海运两种业务场景。经过七个多月的规划研究、方案论证、联盟建设、开发测试、安全评估,深圳市一智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空运和B型快件为基础。微(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足海上运输,平行进口汽车,打造基于区块链科技的完整商业链,以优化经营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项目投入试运行后,将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天津港的落地试验,服务范围涵盖天津海港、空港监管部门、进出口企业、物流业、认证业、金融业。凭借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改变的应用特点,促进港口相关信息共享,优化业务环节,打破信息孤岛,以理念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引领业务创新,最终形成新的工作协同和新的产业生态,为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优化港口经营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现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现阶段,银行正在积极推进数据验证流程,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区块链验证数据准确评估企业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的准确性,方便进出口企业融资。